近年來,天津海運采用了一系列創新方案引起同行的關注,改變了中國港口業“低技術,高能耗,臟亂差”的景象。這個百年老碼頭也煥發出新的生機。
創新——使碼頭更加“聰明”
2019年初,天津港集團大規模研發一攬子智能系統,如場地自動化、平面運輸自動化、岸橋自動化等。“死腦筋”的傳統碼頭“變聰明”。“變聰明”第一步是突破碼頭技術布局。
天津港開發的集裝箱碼頭是一個全新的版本,從碼頭的工藝布局來看,完全接近人工集裝箱碼頭,碼頭堆場的布局與海岸線平行,外部集裝箱卡車和內部水平運輸設備均采用水平運輸。這個過程簡稱為“平行岸線布置堆場+邊裝卸”布置模式。
轉型——使港區變得更加綠色
2021年底,隨著兩個風扇葉片的緩慢啟動,“零碳碼頭”-天津海運港碼頭智能綠色能源系統開始并網發電,綠色能源通過風力發電和光伏發電不斷供應辦公和碼頭生產。
目前,天津海運集裝箱碼頭基本全覆蓋使用綠色電能,“綠電”全部自產自足,碼頭能耗比傳統自動集裝箱碼頭低近二十個百分比,實現能源生產和消耗兩側二氧化碳零排放。為確保這些新購環保設備的準確運行,天津港還在全港安裝了國內第一個生態環境大氣智能監測平臺,實現了24小時動態預警和監測。
協同——“一畝三分地”成為國際樞紐
如果說“變聰明”和“變綠”這是天津港人實踐新發展理念的體現。在以國內大循環為主體,以國內外雙循環相互促進的新發展格局建設的背景下,天津港如何抓住機遇,規劃落戶?
天津海運根據新發展方向,明確了四個主要定位:京津冀協調發展的有力支持,服務“一帶一路”有效支點,陸海深度融合的重要平臺,現代化天津國際物流航運樞紐。并成立領導小組,推進天津北方國際航運樞紐建設,加快建設世界一流港口。從那時起,天津海運跳出了渤海灣“一畝三分地”,將海運樞紐的價值發揮到較大。
改革——百年大港變得更年輕
天津海運港口夠“老”。追溯其歷史,自1952年新中國成立以來,已經70年了。天津港非常“大”一是面積大,二是規模大,三是體量大。天津海運爆發出前所未有的活力。從2004年底,天津港貨物吞吐量首次突破2億噸,從此,天津港的貨物吞吐量幾乎每三年就躍升到一個新的水平。
天津海運通過一系列人才制度改革,打破了天津海運以往給人的印象,不斷變革,進一步激發了干部的創業踴躍。選擇了經驗豐富、有思想的年輕骨干,組建了一支平均年齡只有31歲的團隊,研究可以復制和推廣的新一代智能碼頭方案。
回首來路,依靠幾代天津港人的自信和自強,他們努力奮斗,天津海運從河埠到海洋。展望前方,志在萬里,銳意前行,明天的天津海運,一定很壯麗。